那个曾豪气放话“富士康是在给大陆工人赏饭吃”、引发满城热议的郭台铭,前脚刚说要“去中化”,后脚又回来投资了?外界议论纷纷:是押注失败了?还是另有所图?风波归风波,现实是现实。作为典型代工产业、又依靠苹果这颗大树长大的巨人,富士康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发展土壤。只是没想到,在越南、印度折腾了一段时间后,富士康终究还是重返大陆:与河南签署新的战略合作协议,计划投资10亿在郑州建设700亩总部大楼。“去中化”策略翻车了?自始至终,在“到底谁给谁饭吃”这个问题上,郭台铭一直都没搞清楚。在他看来,虽然大陆为富士康提供了庞大的市场、优厚的税收减免、丰富的廉价劳动力,但这都抵不过富士康为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,就像三星于韩国,富士康于河南,是必不可少的存在。为了自证“喂饭实力”,郭台铭从2017年起就决心将工厂开到世界各地,首战气势汹汹赴美、豪掷100亿美元期盼打造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。然而不到两年,老美率先毁约,收回“高额补贴”等福利。与美不欢而散后,郭台铭又看中了印度。故事的开始,印度拿出“百亿补贴”迎接富士康,郭台铭的回礼是逐步将苹果的25%产能外迁至印,并为其建造价值千亿的半导体工厂。然而,印度号称“外企坟场”,出了名的爱收割外企,得到富士康的投资后,印度秒变嘴脸,所谓的百亿补贴不给了,还屡次以劳工待遇差、环境恶劣等借口肆意罚款。更让富士康无奈的是,印度劳工素质参差不齐,iPhone良品率不足一半,还闹出了大肠杆菌超标的丑闻。直到这时,郭台铭才察觉出不对劲,果断终止了参与印度半导体计划。“金窝银窝”、不如自己的老窝在外接连被坑,郭台铭此前那句“喂大陆饭吃”难免有些可笑。如今富士康重回河南,但这次并非简单建厂,而是投资10亿准备建设新的事业总部大楼,这次合作,或许将打开河南新篇章。正所谓“良禽择木而栖”,富士康此前迁址美、印,不仅生产所需原料配件都需要依赖外企,而且员工的技术、年龄、工作时间等都要受制于当地的政策。相比之下,我国除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,还有完备技术支持、稳定政策环境,否则也不会让苹果、三星等来华投资的海外巨头,一个个都取得了超额的市场回报。《纽约日报》更是发文称:“除了富士康,其他巨头都削尖了脑袋想进中国”,不只是海外企业,就连源自哈佛的前沿成果也对大中华地区寄予厚望。或许是早年在大陆市场过于一帆风顺,郭台铭出去一圈才知道还是家里好,如今重返郑州建总部大楼,似乎也想“安家落户”。大楼易建,人心难买2019年之前,富士康和河南还处于“蜜月期”,全球每诞生两部iPhone,其中就有一部出自河南工厂。在河南,富士康不单纯只是一家工厂名字,它象征着无数河南老乡的辛勤汗水。富士康的勃勃野心,明明建立在他们的血汗之上,却毫不留情外迁产能,导致河南的各项经济数据下滑严重,外贸数据更是跌去一半,2024年上半年GDP也是负增长。如今虽然重修于好,但河南也不能盲目乐观,应当抓住这次机会推动本土产业升级,只有这样,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